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首页

首页>经营动态>“三年攻坚”行动顺利完成 去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 滇池治理补短板 今年再放大招

经营动态

经营动态

“三年攻坚”行动顺利完成 去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 滇池治理补短板 今年再放大招

浏览量:
分类:
经营动态
来源:
昆明日报A04
发布时间:
2021-02-23

  记者从2月22日召开的2021年滇池保护治理指挥部第一季度工作例会暨第一次河(湖)长会议上获悉,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顺利完成,2020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

  根据《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要确保滇池草海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及以上、外海水质达到Ⅳ类,入湖河道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确保滇池流域广普大沟等12条主要河道及直接入湖沟渠水质达到Ⅳ类,其余主要河道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扣除牛栏江补水负荷后,滇池流域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3801吨、总氮411吨、氨氮184吨、总磷41吨。今年昆明将开展六大类工作精准施策补齐滇池保护治理短板。

  工作1

  优化格局

  减少进入滇池污染负荷

  环湖发展是昆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发展格局,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给滇池带来了较大的污染负担。今年,昆明将加强城市空间管控,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落实“离湖布局、远湖发展”要求,严格控制环滇池地区用地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推动人口、产业、建设用地向滇池流域外疏解;将编制《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和《滇池流域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规划(2020—2035年)》,把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滇池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强化滇池修复保护区、生产保障保护区、生态缓冲保留区、城乡协调发展区不同分区的主导功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严格的规划实施提升滇池保护成效;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优化滇池上游种植养殖业布局,在滇池流域优先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先进制造业、节水型生态农业,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给滇池造成的生态负担。

  工作2

  截污治污

  严格控制雨季面源污染

  今年,昆明市将抓好截污治污管网设施建设,加快提升环湖截污系统运行效能,开展环湖截污系统水质水量调查及效益评估研究,提出改造或新建工程方案;以老旧管网改造为重点,解决好雨污合流问题,启动滇池流域大排水系统构建研究,启动主城二环内雨污分流工程,确保2025年底前完成老城区合流制排口溢流改造。同时,统筹抓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将完成全市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实现地下设施与地面设施协同建设,并加快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强化再生水处理设施建设。

  同时,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抓好主城区城市道路重点排涝区域排水管网系统调查和改造工程建设,年内启动40个淹水点治理工程,并做好面山截洪和河道行洪等方面城市防汛排涝工程建设工作。

  此外,将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将具备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接入信息化平台统一管理,提升村庄截污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并积极开展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营制度及模式研究,统一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运行标准、考核机制等。同时,将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建立农田滞蓄回用系统,采取滇池流域及补水区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等措施,削减农村生活污水与农灌废水混流污染,并继续实施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肥减药技术推广、减肥减药稻鱼综合种养。

  工作3

  河道整治

  持续改善入湖水质

  污染削减和河道整治是做好滇池保护治理工作的着力点。今年昆明将继续加强河道及支流沟渠整治,认真组织实施流域内支流沟渠清污分流工作,全面抓好水质不达标支流沟渠综合整治,确保优良地下水就近补充河道。同时,做好水源区保护工作,强化水源保护区整治、水源监控能力等规范化建设,持续巩固松华坝、宝象河、红坡自卫村、大河、柴河、双龙、洛武河水库等7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与治理成果,确保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持续推进辖区内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工作,确保年内黑臭水体不新增、水质不反弹。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年内完成东白沙河(海河)、马料河、金汁河“美丽河道”建设,积极开展大观河、船房河、宝象河(新宝象河)、洛龙河省级“美丽河道”申报工作。

  工作4

  综合施策

  强化系统治理整体效果

  据悉,今年昆明将实行滇池流域“厂网河一体化”全要素治理,打造滇池流域“厂网河一体化”全要素总图和统一调度平台,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对流域内厂、站、网、口、河等的水质、运行状态、溢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专人分析、及时预警,强化区域间、行业间、部门间、上下级之间的联动协作,全力保障入河污染“扎口”效果。

  在内源污染治理方面,将启动滇池水体化学需氧量源汇解析及管控技术研究、滇池底泥污染特征成因研究与治理技术研发集成示范等研究项目,完成草海新河湾、外海晖湾蓝藻打捞处理站建设,启动外海东岸三个半岛湖湾区蓝藻打捞处理站建设工程。同时,抓好草海及入湖河口清淤工程,年内完成疏浚量50万立方米,并持续推进尾水提标工作。

  此外,将全面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将根据“十四五”规划明确的28个水质控制单元,建立排放源和单元水质明确清晰的响应关系,将污染减排和水质提升的要求细化到辖区行政区域,深化落实网格管理责任,并加大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工作5

  生态修复

  不断提高湖体自净能力

  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保持水生态功能稳定性的治本之策。今年昆明市将发挥环滇湿地生态效应,进一步巩固“四退三还”成果,持续提升滇池生态区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启动福保半岛生态湿地建设,完成草海北片区湿地1号、3号片区建设。并优先对水源涵养区、河湖生态缓冲带等产水、护水、净水的国土生态空间实施保护修复,全面抓好石漠化及水土流失治理、“五采区”植被修复、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管护等工作,实施滇池流域林业生态修复3500亩,着力构建以天然林为主体的环滇森林生态系统。

  此外,将推进湖内水生态修复特别是沉水植被恢复,推进滇池生态系统由“藻型浊水态”向“草型清水态”转换;加快受损水生态系统恢复,对水生生物生境、生物群落受损的河湖,采取“三场”和洄游通道保护修复、增殖放流、生境替代保护等措施,积极开展天然生境和水生植被恢复工作。

  工作6

  科技支撑

  进一步提升滇池治理成效

  随着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今年,昆明将围绕环湖截污、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问题,启动主城排水系统信息资源整合及诊断评估研究、主城公共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主城排水管网系统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建设、滇池水质持续改善和蓝藻控制长效决策支持等一批研究项目。并加强与国家、省、市研究创新中心、实验室等水科技平台、研究院所的合作交流,探索创新滇池保护治理科技成果的共享、转化、推广、应用机制,推动形成“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转化应用模式。

  据悉,昆明将健全完善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水污染负荷、水生态安全的预警体系,建立雨季溢流污染、面源污染治理等监测体系,完善流域自动监测网络,实现对主要河流交界断面、重点监控断面、重点饮用水源地的实时监测。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水下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丰富监测技术手段,扩大网络监测覆盖率,提高监测频次和监测水平。并加快滇池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二期)建设进度,将水质净化厂、管网、污泥处置、排口、调蓄设施等重要信息接入平台,完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系统。


Baidu
sogou